iPAS 資訊安全工程師 考試重點

IS121 資產分類分級與盤點
主題分類
1
資產定義與類型
2
資產盤點的目的與程序
3
資產清冊的建立與維護
4
資產分類與分級原則
5
資產價值評估
6
資產相關權責
7
特定資產類型
#1
★★★★★
資訊資產 (Information Asset) 定義與類型
核心概念
資產指的是任何對組織有價值的事物資訊資產則是指與「資訊」及其處理、儲存或傳輸流程有直接關聯,且對組織具有價值或影響的事物。 資產包含有形(如:硬體、文件)和無形(如:軟體、資料、商譽)的事物。 資訊本身也是一種資產,可以以多種形式存在。 (資料來源:110初級-管理概論 Q14)
常見資產類型
常見的資訊資產類型包括:
  • 資訊:資料庫、文件檔案、系統文件、研究資料、使用者手冊、訓練教材、操作程序、支援程序、業務持續計畫、備援安排、歸檔資訊等。
  • 軟體:應用程式軟體、系統軟體、開發工具及公用程式等。
  • 硬體:處理器、監視器、筆記型電腦、行動裝置、週邊設備、網路設備等。
  • 服務:計算及通訊服務、一般公用服務(如:暖氣、照明、電力、空調)等。
  • 人員:人員及其資格、技能與經驗等。
  • 無形資產:組織的聲譽及形象(例如:商譽)。
辦公桌椅等非直接涉及資訊處理的物品,不屬於資訊資產。 (資料來源:110初級-管理概論 Q14, 110初級-管理概論 Q20, 108初級-管理概論 Q10)
#2
★★★★★
資產盤點 (Asset Inventory) 目的
主要目的
進行資產盤點的主要目的包括:
  • 識別和管理資訊資產:釐清組織擁有什麼資產、資產在哪裡、由誰負責。
  • 掌握資產現況:了解資產狀態(是否正常運作、是否需更新)、保管人是否有變動。
  • 支援風險評估與管理:識別潛在風險,採取控制措施。
  • 資源最佳化:避免閒置或重複投資,確保有效利用。
  • 符合法規遵循:滿足相關法規和標準要求。
  • 支援決策:為資安策略、預算編列提供依據。
銷售資訊資產增加資產價值並非盤點的主要目的。 (資料來源:109初級-管理概論 Q8, 112初級-管理概論 Q14, 113管理 Q14)
#3
★★★★
資產盤點 (Asset Inventory) 時機與程序
盤點時機
資產盤點定期進行,通常每年至少一次,以確保資訊的準確性。此外,當發生重大變更時(如新系統上線、組織架構調整、重大資安事件後)也應進行盤點。
盤點並非只在資產報廢時才進行。 (資料來源:109初級-管理概論 Q8, 112初級-管理概論 Q15, 113管理 Q17)
盤點程序
資產盤點程序可由組織個別業務活動流程開始,不一定需要從特定類別資產(如資訊類、軟體類或硬體類)開始。盤點應考量全面性,並確認資產的使用狀況可用性。 (資料來源:112初級-管理概論 Q17, 112初級-管理概論 Q18)
#4
★★★★★
資產清冊 (Asset Register)
目的與建立
建立資產清冊是進行資產管理時應優先進行的工作,目的是為了適切地保護資產。 (資料來源:110初級-管理概論 Q15, 111初級-管理概論 Q20)
內容項目
資產清冊應包含識別資產及管理所需的資訊,例如:
  • 資產名稱
  • 資產類型
  • 資產標籤/編號
  • 位置
  • 權責單位 (擁有者、保管者)
  • 資產價值 (重要性、敏感性)
  • 分類分級
清冊應文件化定期維護不一定需要標示資產購置時的成本和費用可移除式媒體(如 USB)也應登載於清冊中以利追蹤。財產報廢並非資產清冊可用來支援的項目。 (資料來源:109初級-管理概論 Q15, 110初級-管理概論 Q15, 110初級-管理概論 Q19, 113管理 Q15)
#5
★★★★★
資產分類分級 (Asset Classification and Grading)
分類目的與原則
資產分類是依據資產的類型進行歸類,例如區分為資訊、軟體、硬體、服務、人員等類別。目的是為了方便管理和套用適當的控制措施。
分類方式沒有固定標準,各組織可依自身環境和運作需求自行設計。企業資源規劃 (ERP,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系統通常歸類為軟體資產。 (資料來源:110初級-管理概論 Q15, 112初級-管理概論 Q19, 112初級-管理概論 Q20)
分級目的與基準
資產分級是依據資產對組織的重要性敏感性,賦予不同的保護等級。主要目的是確保重要的資訊受到適切等級的保護
分級基準通常考量:
  • 機密性 (Confidentiality)
  • 完整性 (Integrity)
  • 可用性 (Availability)
  • 法規遵循要求
分級結果有助於風險評估和控制措施的選擇。分級結果不需考慮產業別差異,但應反映資產對業務流程的重要性。分級後應進行適當標示。 (資料來源:109初級-管理概論 Q9, 109初級-管理概論 Q14, 109初級-管理概論 Q21, 110初級-管理概論 Q17, 110初級-管理概論 Q21, 111初級-管理概論 Q23, 111初級-管理概論 Q24, 111初級-管理概論 Q30, 113管理 Q16, 113管理 Q19)
分級與保護
資產分級的主要目的是協助組織定義資產對組織的重要性,以便投入適切的保護資源。例如,機密等級高的資料(如人事資料)需要比公開資料(如公司官網)投入更多的保護措施。不同價值的資產不應投入相同的保護資源。 (資料來源:109初級-管理概論 Q21, 110初級-管理概論 Q17, 111初級-管理概論 Q24)
#6
★★★★
資產價值評估 (Asset Valuation)
評估面向
評估資訊資產價值時,主要考量其機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對組織營運的影響程度,而非僅看採購金額或折舊。機敏性 (Sensitivity) 是最適合納入評估的面向之一。
資產的價值取決於其重要程度與敏感程度而非購入價格。 (資料來源:108初級-管理概論 Q12, 109初級-管理概論 Q9, 109初級-管理概論 Q19, 109初級-管理概論 Q14, 111初級-管理概論 Q23, 113管理 Q16)
#7
★★★★★
資產權責 (Asset Responsibility)
主要角色
資訊資產的管理涉及不同角色:
  • 資產擁有者 (Asset Owner):通常是部門主管或業務負責人,對資產的整體管理(分類、分級、風險處理)負最終責任,但不一定擁有資產的財產權。他們負責決定誰可以使用資產以及如何使用。
  • 資產保管者 (Asset Custodian):通常是 IT 部門或系統管理人員,負責資產的日常維護、操作與安全保護,執行擁有者制定的政策。
  • 資產使用者 (Asset User):組織內所有需要存取和使用資產的人員,有責任遵守使用規定。
擁有者負責確保資產已盤點造冊適切分級並受保護,以及在刪除或銷毀時確保適當處置。但例行維運工作不一定需要擁有者親自完成。 (資料來源:108初級-管理概論 Q11, 109初級-管理概論 Q13, 110初級-管理概論 Q16, 110初級-管理概論 Q19, 111管理 Q34)
#8
★★★
特定資產類型考量
服務資產
服務資產 (Service Asset) 指對業務運營提供支援的服務,例如電力供應、網路服務、空調等。電力被歸類為服務資產。 (資料來源:109初級-管理概論 Q20, 111初級-管理概論 Q50)
雲端服務資產
租賃的雲端服務系統雖然未列為會計科目資產,但其上儲存的資料屬於企業組織的資產,系統本身也屬於需識別的服務資產,皆應納入資產盤點與管理的範圍。 (資料來源:108初級-管理概論 Q14)
人員資產
人員及其技能、經驗也被視為組織的重要資產,應納入資產盤點與管理。委外廠商人員不屬於組織內部人員資產。 (資料來源:112初級-管理概論 Q18)
沒有找到符合條件的重點。